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勿以己之心度人

晚上有人來拜訪,一開始繞著圈問了一堆不著邊際的問題,問我對生活滿意嗎?對工作滿意嗎?有沒有計畫要回美國之類的,這樣繞圈子問了一、二十分鐘,最後才說出了來意,原來因為這些年這裡也有不少人離開(但他忽略了也有不少人來),所以他主觀的認為,這個環境一定非常令人不滿,所以有這麼多人離開。

我除了苦笑,也只能耐心的跟他解釋:

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十全十美的,我說還好也並不就表示這裡是人間天堂,工作辛苦也不表示我打算隨時都拂袖而去;我向來都是盡力而為,如果真的不可為我也不會強迫自己留下來。

這些年這裡的確有些人離開了,(但也有不少人來)離開的原因大部分應該是有更好的offer,俗稱的五年五百億(也就是頂尖大學計畫)給了一些國立大學充沛的財源,他們可以用這些經費改善設備,(變相的)加老師薪水,所有這些累積下來,所產生的磁吸效應是相當可觀的。不只是這裡,所有私校都面對相同的困境。相對於公立學校,私校的福利也較差;原本薪水或許所差不多,但是在頂尖大學計畫下,這些國立大學吸引力相對的大大增強,於是就這樣私校的老師就不見了。

我的客人當年離開這裡的時候,是在不得不的狀況下被迫離開的,我相信當時如果可以留下他會留,或許心裡有些不平吧。

但是再怎樣不喜歡你原來的單位,也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來度量所有離開那個單位的人的想法。每個人離開都有自己的理由,未必是那個單位不好;如果這麼多年這麼多人都拂袖而去,那麼這個單位應該早就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為它奉獻了。

要用開闊的心去看所有的事物,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套在所有的人的身上,每個人的個性、境遇都不一樣,單純的用自己的想法,認定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樣,徒然顯得好笑而已。再者,即使當初離開懷著怨恨,但如果不把這件事情拋開(在我看來那也不能算上什麼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一輩子一直陷溺在裡面,對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好處。有位名人的前妻不也說「離開心更寬」嗎?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我們需要慎思明辨的改革

日前教育部研議後年起基測只考一次,且改採百分制;消息一出,各界都覺得,教改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那麼當初何必改呢?

當然大家心裡多少會有點「e04」,但是要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其實又太過了。當初大家也是一直在批聯考,說這個制度戕害了多少年輕人的身心,所以才會有此一改。

問題不在於改,而是在於,在改革之前是不是已經「慎思明辨」了?

在進行改革之前,應該要先分析,是不是真的有迫切改革的需要?接著就要開始收集資料,看看其他國家是否最近這5-10年內進行過教改,執行的成效如何?執行的成效好不好很重要,不要因為剛好有某某大老從OO國回來,因為某某大老只聽過OO國的教改,所以就把OO國的制度照抄回來,完全不管這套制度在OO國目前是不是還在執行,還沾沾自喜的告訴社會大眾說我們是參考「先進國家」的制度,殊不知「先進國家」早就把這套丟進垃圾桶,我們還把它撿起來當寶...參考先賢的例子很重要,畢竟別人已經做過,好處、壞處也都在那些「先進國家」試過了,大可以拿來好好研究後,決定哪一套比較好。但是如果只是拿半套來,只知道怎麼做,選擇性的不去看可行性這一面,不是無知,就是不負責任。

找到好的、可以用的,接下來就要好好的去執行,不要做一半,一被抗議就縮回去,這裡打折那裡退縮,原本是要畫老虎,最後變成吉娃娃,還要怪人家的制度不好、不適用,卻不去想根本是自己先縮手,七折八扣早就不是原形,還說人家的原形難看。

我們的國家這些年來,充滿了沒有慎思明辨的改革,比方說,還沒有去看過去18年的出生率,就隨隨便便答應廣設大學、讓五專升格為技術學院、科技大學,讓很多大學都可以設立教育學程...然後就發現流浪教師、學士比街上的流浪狗還多;滿懷熱忱想要當老師的學生,被錄取率爆低的甄試把熱情消磨殆盡;不知道何去何從的大學生,加上往研究傾斜的升等制度,讓大學生才剛畢業又一批批的被趕進研究所....民國105年是大學的第一個大關,這一年入學的新生會少5.5萬人,到民國117年可以想到會再來一次,到時候還剩多少大學?

教育制度如此,其他的也差不多。在紐西蘭的奇異果每顆永遠都不會低於8元的狀況下,我們的柳丁、高麗菜、珍珠芭樂...每年總會有一樣農產品要來個跳樓大拍賣,有沒有想過人家是怎樣控制奇異果的價格,而我們又是怎樣的自詡農業大國,卻從來沒有個像樣的農業政策,只會開放農地上可以蓋超級豪華的農舍、任憑廠商提建議把良田徵收變成農地....

還是要說,政府不用心,反對黨只會出一張嘴來吵架,眼看著真的要「國破山河爛」了。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發展工業又能減碳!中國高污染「讓利」給台灣

 摘自商業周刊 第期 -07-05 


兩岸第一回合的ECFA談判結束了,表面上,中國讓利給台灣,實際上,中國才是真正的贏 家。 因為,台灣要面子,重視數字與金額大小,雖然帳面漂亮,卻幾乎無助於產業前景;反觀中 國,要的是裡子,重視策略與目標,對於自身未來要發展的重點產業,一個也沒讓,不但保 護住產業利益,還從台灣拿到好處。 


高污染產業雙標準,只歡迎原料去 


中國第一個賺到的是二氧化碳(CO2)減量。去年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之前,中國做出了 一個二氧化碳減排的承諾,到二○二○年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減排到二○○五年標 準的四五%,相當於減少近七十億噸二氧化碳。 這是一個巨大的壓力,所以中國從第十一個五年計畫(十一五計畫)到明年開始的第十二個 五年計畫(十二五計畫),都把節能減碳放在第一目標,限制高污染產業與二氧化碳排放。 然而,中國的經濟還在高速發展,汽車、家電消費不斷成長,石化與鋼鐵需求仍強勁,該怎 麼減? 剛好,台灣需要一個金額漂亮的早收清單,就順水推舟,讓台灣來供應石化原料, 以減少中國本身的碳排放量。 


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說,中國每年有三成以上石化原料仰賴國外供應,台灣正好可填補這 個缺口。 於是,大陸想要的石化產品,如航空煤油、丙烯、氯乙烯,關稅只有一%, 簽了ECFA後降為零,擺明了多多益善。 但如果把丙烯製造成為聚丙烯(PP),平均關稅就變六倍,達到六%;如果把氯乙烯製造成 為PVC,台灣輸往大陸還被告傾銷,要加課一○%到二五%的傾銷稅。 從一%到二五%,其實只差一道簡單的工序,但中國的態度昭然若揭:供應原料給我,可以 降低我的二氧化碳排放,歡迎;若台灣想製成PP或PVC等提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那是跟我本 地的業者競爭,想要列入早收清單或取消傾銷稅,沒門! 對台灣而言,更不值得的是,石化原料附加價值低,台灣賣給中國,所賺不多,但中國拿到 後,多幾道工序,做成高附加價值的塑化產品,就能夠創造更多產值與就業機會, 而製造原料所產生的污染,卻留給台灣人承受。 鋼鐵也是同樣的道理,中國給台灣零關稅,因為向台灣買,可以減少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 


策略性產業不降稅,逼台灣去設廠 


中國作戰目標明確,用關稅調節供給,扶植本土產業發展 ,非常清楚中國的利益是什麼。 中國第二獲利的是策略性產業。 台灣有六大新興產業,大陸也有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計畫,包括新能源、 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及資訊產業等七大戰略新興產業。 其中,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三大項屬於綠色能源,新醫藥、生物育種屬生物科技, 跟台灣的六大新興產業中有所重疊,雙方甚至是未來競爭者。因此中國積極拉攏台灣面板廠 與LED廠。 
杜紫軍說,一開始台灣就想談面板列入早收清單,然而大陸就是不談,甚至讓日韓在大陸設 廠,讓台灣的對手在中國更具內銷競爭力,等於在威逼台灣面板業。 同樣的,其他台灣需要的新興策略產業,中國也盡可能閃躲。因此杜紫軍強調,中國一直說 自己讓利,實情是一個也沒讓。 


第三個獲利的是文化與服務業。 儘管這部分應是兩岸互蒙其利,但對中國的利益,遠大過台灣。因為中國產業重心正從製造業轉成內需與服務業,台灣則是服務業產值比重早就超過製造業,因此開放台灣服務業進軍大陸,或是大陸服務業進軍台灣,對中國是雙贏。 


早收清單出爐之後,大陸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對外說,大陸願意簽出「不平衡的經濟協議」 ,只因「兩岸是一家人」。 其實,中國從早收清單中早已得利,但臨門再喊說是不平衡的經濟協議,讓台灣民眾以為佔 了便宜,這就是裡子與面子都要的中國聰明談判。也可以說,ECFA第一回合,中國交出了亮麗成績單。


>>>政府官員不用心,民進黨只會做意氣之爭,眼看著不只要「國在山河破」,而是要「國破山河爛」了。

防蚊貼片

每次出去院子裡工作的時候,就要有輸血的心理準備。我很怕蚊子咬,但又超級怕熱不能穿長袖長褲,兩件事評估之下,最後還是選擇輸血。上次聽到廣播說有防蚊貼片可以貼在衣服上,想如果有效的話,還真是救命的恩物,就跑去藥局問。

藥局說他們沒有廣播說的那種防蚊貼片,倒是有另一種日本進口的,很搶手,每次上架很快就被搶光。既然是日本的(表示品質應該有保證吧),又很搶手,我就買了兩包。

今天要出去戶外工作以前,就把防蚊貼片拿出來貼。一開始想省錢,只有在右肩跟左腳的褲管上各貼一片。

掃地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到右腳好像一直被咬,左腳似乎是比較少,於是衝進家裡又在左肩跟右腳的褲管上各貼一片。

接下來就還蠻安靜的,沒有再被蚊子騷擾了。

掃完地準備要洗澡,低頭看到兩隻腳被咬的狀況:

看到了嗎?右腿(照片的左邊)被咬了六七個,左腿只被咬了兩個。左腿被咬的地方集中在內側,可能是一開始為了省錢,只有貼在左腿褲管外側的時候被咬的?
雖然說n=1,不過個人覺得這個實驗結果還蠻明顯的,而且左右腳的褲管都貼上以後就幾乎沒有被咬了。
夏天在戶外乘涼是蠻開心的事,不過如果一直被蚊子騷擾,就很難開心起來。香茅油之類的東西雖然有效,但是油膩膩的感覺不是人人可以忍受的(我就不行)。對於極端怕熱的人,穿上長袖也不是選項,更何況有些很強悍的蚊子,隔著衣服也照樣採血。

這個防蚊貼片,我想以後會更搶手了~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一天下午的奇遇

有天下班的時候,由教卓中心匆匆經過連接福田樓跟A棟的長廊,中庭有個物體引起了我的注意。



















它雖然小,但是還在移動;所以我決定走過去看看到底是什麼?



















是一隻老鼠,但是兩隻後腿(可能連下半身)癱瘓的老鼠。



















小老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的雙腿就癱瘓了,但是他還是很努力的在校園裡生存了下來....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弱智的媒體,鄙視閱聽人的水平

最近世足賽最紅的動物就是德國的章魚了,這隻名叫Paul的章魚,到目前為止仍然保持全勝的紀錄,當然也引讓各大媒體討論起章魚的智商。

姑且不論章魚到底有多聰明(說真的,智商的測量,是人類自己先建立常模,認為現代社會裡幾歲的小孩應該會什麼,然後用這些常模來評斷今天一個小孩到底有多少智商,這其實牽涉到主觀的判斷。現代社會裡小孩應該會的東西,在古代社會裡未必需要,在原始的社會裡更是未必需要。至於一隻章魚在海底世界裡需不需要會這些行為,那就更是各人意見了),但是昨天老葉卻看到了一則令人不敢相信的新聞。



對!就是這個新聞!

當時老葉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難道台灣都沒有新聞可以報了嗎?我們的媒體淪落到,要去找一隻章魚,做一些me too studies拿來當新聞?這可以算新聞嗎?我們的記者們的腦細胞都死光了嗎?

台灣的媒體,最近這些年已經淪落到只會抄PTT、找部落格、播一些不像新聞的新聞,有時候我會想,到底是他們弱智,還是他們鄙視我們這些閱聽人,認為我們只看得懂這些弱智到極點的報導,稍微有一點水準的新聞,都看不懂呢?

下面又是一個跟章魚有關的弱智的新聞

世足/德章魚哥承受壓力 命理家:牠預測能力降低很憂鬱

我真的是不敢相信,我們的記者、以及媒體的經營者,會認為這樣的新聞,是我們這些閱聽人應該要知道的,是值得告訴大家的....

要知道,一條肌細胞收縮一次就要耗費上萬個ATP,要閱聽人去轉動眼球看這種新聞,浪費好幾百萬個ATP,不覺得太不環保嗎?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電扶梯,與父母的責任

男童攀手扶梯,3米高掉落顱骨骨折

看到這個新聞,忍不住又要對於現在的年輕父母念兩句。

我去家樂福採購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小孩在手扶梯上玩耍;走相反方向的、趴在上面的、或是把玩具之類的小東西放在上面的,都看到過。

手扶梯其實如果發生意外相當危險,因為機械有它的反應時間,任何物體(包括人體)在捲進去的時候,即使他在第一時間馬上切斷電源(新式的電扶梯應該都有這個裝置),但是因為機械的惰性並不會立刻靜止,而且都是被卡在細縫裡,造成產生的都是大面積的撕裂傷。應該還記得有一年跨年的時候,有人就因為被夾進手扶梯裡,整個頭皮被掀起很大一塊的意外吧!

因為我在國外的時候,就曾經聽過手扶梯所產生的恐怖意外,所以回國後我只要看到都會忍不住出聲制止。原以為父母就算不謝謝我,至少也會從善如流地趕緊叫自己的小孩不要再調皮了。

沒想到,家長的反應是認為我多管閒事,小孩他自己會教,玩手扶梯不過是小事,憑什麼我這個路人甲乙丙丁有權利來管他的小孩....

還有家長根本置若罔聞,好像我剛剛的善意提醒,只是大賣場裡的噪音....

以前我小的時候(好快那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小孩在公共場所做出不對的事情,如果家長沒有在第一時間糾正他,所有的長輩,不管認識、不認識,大家都認為有責任一起來教這個小孩;家長也會從善如流,不但當場接受其他長輩的意見,通常回去都還有一頓好打。

我不是說打小孩是對的,但是對於別人善意的糾正(我想我叫他的孩子不要玩手扶梯,很危險,這應該絕對沒有惡意吧),如果置若罔聞,甚至擺出一副「你多管閒事,我家小孩我自己會教」的樣子,這樣是給小孩什麼樣的信息呢?

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到底什麼時候要讓你的孩子長大?

父母越全能 孩子越無能-Yahoo!奇摩新聞

老葉在大學裡面也常常看到這樣的父母。

小孩有什麼困擾,爸媽立刻一通電話來到學校關切;一通不夠,再來一通、兩通、三通,甚至親自到校關切,作家長的相信,自己的孩子,『還只是孩子』,所以『他不會』,要家長親自出馬才安心。

往往看到,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從頭到尾,都是家長在說話,孩子在後面大氣都不敢透一口。

案例一:學生對老師成績計算有疑問,來向老葉反映。老葉聽了以後覺得學生的理由的確站得住腳,也告知學生會跟老師反映。老師聽了以後也覺得自己不是那麼站得住腳,決定要更改成績。原本一切都已經OK了,卻沒想到家長知道以後,竟然責罵孩子,說孩子不該到行政單位來反映;但就我所知,家長自己已經打了三、四次電話到行政單位去反映,既不願意留姓名也不願意留下聯絡的資訊,因為已經放暑假老師上班時間較不固定,同仁一時找不到老師,家長為此還相當不高興。
原本我想,他的孩子已經清楚的跟我反映他的問題,我也跟授課教師取得共識,case closed!沒想到家長竟然責怪孩子不該到行政單位來反映(那他打給我們是為何?),原本孩子來找我時還很鎮定,被家長一罵,還要學生收回反映,『當掉就算了』,弄得學生情緒非常激動...

孩子既然能夠為自己的權利辯護,家長又何必強出頭呢?

案例二:學生騎車闖紅燈被老師的車子撞倒,學生傷勢不重,自己知道闖紅燈才被撞也沒打算要老師賠什麼;結果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發生車禍,竟然氣勢洶洶地要求賠償。監視錄影帶一調出來,發現根本就是學生闖紅燈。原本老師覺得息事寧人就算了,被家長這樣一鬧,這下老師堅持要家長賠他的保險桿....

在還沒有弄清楚事情的始末之前,千萬不要以為『我的孩子絕不會有錯!』

********************************************************************
回國以後就發現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無微不至是幸也是不幸,造成我們的孩子都有延遲的童年。

每年秋季開學的時候,總可以看到父母幫孩子載了像山一樣高的行李,原本老葉以為,因為我們在東部,交通比較不便,所以家長不遠千里而來;沒想到在西部也是一樣。

那天去台大參加椰林講堂,剛好也是期末在搬宿舍,家長開了一輛車到宿舍門外,父母兩個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前面走,孩子手上只拿了一小包。我站在那裡看了幾秒,想到以後他出去工作的時候,誰來幫他打理這些;想到自己大學的時候,因為父母除了第一次去報到的時候載我去,從此都是我自己處理,所以大一下就知道要怎麼打包行李,才不會有太多包,也不會回家以後發現杯碗全破,不禁為這些孩子擔憂了起來。

父母越全能,孩子越無能。不要無微不至的幫你的孩子安排他的人生,他的人生需要他自己去安排,不論是大事或是小事。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到底界限在哪裡

小六生持剪揮舞 師受傷提告

今天的新聞裡,提到有位小六的學生,因為懷疑同學弄壞他的玩具,竟然拿著剪刀揮舞,上前去制止的老師,竟然被他的剪刀畫出一條3公分長的傷口。

從今天晚餐時聽到的新聞,老師因為學生多次在學校有失控的行為,家長雖然屢次來道歉,但孩子的行為並沒有改善,覺得不能再縱容下去,決定提告,法院最後判賠四萬多元(不是上面的連結裡說的兩萬多元),家長相當的不滿,覺得自己的小孩只是個孩子,老師這樣一狀告到法院,未免過份。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聽到這樣的話,心裡的感觸真是難以形容。

我在國外求學+工作也將近十年,看慣了老美常說的"It's your right!",也瞭解每個人都有為自己爭取權益的權利,不過回到台灣看到的,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或許在政黨輪替以後,大家意識到沒有什麼是不能換的,沒有什麼是不能質疑的,也沒有什麼是不能挑戰的;但是我很驚訝的發現,這些都只應用在一方,也就是過去擁有較多權威(威權?)的一方。

於是,老師罵學生,學生可以告老師。

罵生「遲到大王」師判拘役40天

當然,我覺得老師罵學生遲到可以列入金氏世界記錄是有點過份,所以家長要告,好像也沒什麼好說的(雖然我想,只有當事人瞭解情況)。

不過,既然老師罵學生,學生可以告老師,學生傷了老師,老師也可以告學生吧?

不懂學校為什麼要「大事化小」?不懂家長為何覺得「過份」?

我更不懂的是,到底界限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