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通識,與專業

昨天有位系所助理跑來説:不管啦,我要把必修課排在通識時段…


當場我們四位同仁就傻眼了,畢竟該教學單位一整個學年的課程,包括大學部與研究所,還有不需要到課堂上課的專題課程,加起來也不過130門課,何至於非要把必修課程排在通識時段?


我們的同仁耐心地向他解釋,畢竟教務會議時大家也同意不要把必修課排在通識時段,而且當學生發現他想要修的通識課,因為系上必修課程的安排,造成他沒有辦法修,他並不會認為這是系上的問題(不是每個學生都知道現在本校的課程大多數由系所自行安排),而會不斷的跟學校反映,認為學校剝奪了他的受教權。


尤有甚者,我自己還遇過很懂得善用評鑑的學生,在校級會議上提出意見希望通識中心在「非通識時段」多開一些課方便學生選修,當我委婉地告知所謂的「通識時段」是通識中心和系所之間的協議,除非老師在通識時段內開課確實有困難,否則我們不會把課程開在非通識時段;因為開在非通識時段的課程很有可能會跟系所的必修課程衝突,讓大部分的學生不能修,這一方面是維護大部分學生的權益,讓大家可以盡量修到想修的通識課,另一方面也為了幫助老師滿足學校對老師在授課時數上的要求。沒想到我說完,同學竟然說通識中心還是應該要在「非通識時段」多開幾門課,因為他已經提出建議了,如果中心開了課,就表示他的建議學校有採納,這樣「評鑑時也比較說得過去」!


同仁聽完我的解釋後走了,看得出來他不是很滿意,畢竟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這是行政工作最沒有成就感的部分);當然我們心裡也知道,會來問的已經算不錯了,我還在無意中發現有問也不問就把必修課程排在通識時段的教學單位,那也只能搖頭嘆息了。


其實所有的這些問題都根源於,系所認為專業才重要,通識不重要。他們認為學生進來就是要培養專業能力,至於非專業的「一般能力與態度」,也就是最近這兩年來我們的上級機關喊得震天價響的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尤其是基本素養),系所多半認為這些是「學生本來就應該要有的」,既然是學生本來就應該要有的,系所當然不需要多花時間在這件事上面。


而學生也認為來上大學就是要學專業,有執照可以考的科系,常常只在乎跟考執照相關的科目上;沒有執照可考的科系,學生通常也只願意花時間在跟專業有關、或者考研究所的學科上。


家長就更不用提了,有多少人聽過家長說:好好讀書就好,其他的事情不用管?


但是這些「其他的事情」,其實很多都是一定要管的。


上次南方朔在天下雜誌提到,「偉大的創造者,他們的頭腦需預存相當多可被隨時調動的知識。一旦出現挑戰,他才可能去鑑別資訊、解決問題,找出新的可能性。」要累積這些知識,沒有其他的捷徑,就是平常要多看書,吸收各種不同的資訊,而通識教育,就是將專業人士導向廣博學習的一扇窗。


如果只重視專業,不重視通識,這樣的人,可以成為專業人士,但無法成為偉大的創造者。台灣已經有太多的專業人士,所有iPhone的技術我們都有,但是我們卻造不出一台iPhone;這中間的差別就在於,我們都是專業人士,卻不是創造者。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白宮的Scientific Integrity Guideline

White House Releases Long-Awaited Guidance for Scientific Integrity - ScienceInsider

由於過去在小布希的時代,針對科學資訊公開的部分,聯邦政府機構好像沒有一致的政策對外溝通,所以歐巴馬上任後便要求要制定一套政府的scientific integrity policy.

我們大有為,但永遠都是急就章的政府大概沒辦法瞭解,老美花了一年多(從2009年3月到最近)才寫了四頁的"最低標準",內容如下:

Political officials should not suppress or alter scientific or technological findings.
政府官員不應壓抑或竄改科學或技術的發現。

Data used for policy decisions should "undergo independent peer review by qualify experts, where feasible and appropriate."
使用於公共政策制定的數據,在可能且適當的情況下應由合格的專家進行審查。

Agencies should set clear standards for dealing with conflict of interest and adopt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機構應建立清楚的利益迴避標準,並制定保護告密者的政策。


Agencies should expand and promote access to scientific information by making it available online.
政府機構應將科學資訊上網,以推廣、提升科學資訊。


There should be principles for communicating science to the public, such as explaining uncertainties and describing the probabilities of best- and worst-case scenarios.
機構應有與大眾溝通的政策,例如要解釋有疑問處,並將最好與最壞的可能都解釋清楚(老葉曰:我們的政府好像永遠都在講「最好的」可能)


Federal scientists can speak to the media and public about their research "with appropriate coordination with their immediate supervisor and their public affairs office."
聯邦政府的科學家們在與媒體或大眾討論他們的研究之前,應先與他們的長官或所屬機構的公關室討論。


Agencies should facilita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cientists, such as encouraging publication of results and presentations at meetings.
政府機構應該要鼓勵他們的科學家發表研究成果,以促進專業的成長。


這個標準頒佈出去以後,接著所有聯邦政府所屬的研究機構,要在120天內制訂政策。


這裡面有些東西我們真的可以學學,不過不要忘了,他們說這是「最低標準」喔...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晃玉

晃玉(Euphorbia obesa)又名布紋球,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晃玉是日本人給它的名字,日本人對仙人掌跟多肉植物都很愛好,很多仙人掌以及多肉植物的名字都是日本人取的,他們也花了很多功夫培育跟繁殖這些仙人掌以及多肉植物。

不管是仙人掌還是多肉植物,如果是圓呼呼的一坨,不管有沒有刺,日本人就會管它叫做「玉」。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大概不會有多少人想到它和聖誕紅同科,因為他就是圓呼呼的一坨,有八個稜角。布紋球是大陸的名字,不知道是為了不要使用日本名有關?其實布紋球聽來也不錯,不過叫慣了晃玉一時也改不了口。

但是它是如假包換的大戟科植物,主要都分佈在熱帶。大戟科的特徵包括了會分泌乳汁(這點有一次我不小心弄傷了我的晃玉時就發現了),開單性花(不過大部分大戟科的植物都是雌雄同株,也就是雌花跟雄花在同一個植物上。

但是晃玉不是這樣的,它是雌雄異株(monoecious),也就是說他有男生跟女生的分別。

我跟晃玉的緣分從多年前開始,當時因為好奇買了一棵,沒想到它是男生。一開始不知道它是男生,後來不小心又多買了一棵,結果是女生。

有一天他們開花了,原本只覺得有趣(因為那個花真的讓我想到大戟科的花,沒有花瓣花萼,就是禿禿的。

當時沒有照相,找了網路上的相片給大家看一下。


這是雌花,一開始看到我也不以為意,沒想到接著另一棵(男生)也開花了;發現怎麼花長得不一樣?才發現後來開花的這棵,上面的花蕊有花粉!

於是我就把他們給配了一下,沒多久就長大,裡面竟然有種子!

這下子越來越好玩,我把種子播下去,沒想到不多久就發芽了。

很快的就長大了,但是因為光線不足有點徒長。


到第十一天的時候,子葉的下方開始腫大。

後來就越長越大了,可惜的是當時沒有想到可以把徒長的莖埋在土裡就好,就一直固執的讓他有著一根長長的莖。後來這棵晃玉就往生了。

後面幾顆種子也都沒有成功。

後來男生被偷走了,我發現男生不見了以後,就開始幫我的女生再找一個男生,可是都找不到。又買了一棵也還是女生。

後來這兩個女生都往生去了。

但是心裡還是念念不忘它,有時就會上去拍賣網站找,這時才發現它好稀少,當年真的是傻傻的不知道珍惜啊~(嘆)

最近上網去找,驚喜的發現有,而且有三棵!一口氣把三棵全買下,昨天到了,現在就等著他們開花,希望有男有女喔!這回我不會再錯過了!

12/16補上三個小朋友的照片。我猜右下的是男生...
幫這三個小朋友編號,左下的是No.1, 右下是No.2,上面的是No.3

2011/1/8再度幫三位小朋友拍照...發現No.1已經「轉大人」了,要開花啦!
很快就可以知道No.1是男生還是女生了!
2011/2/19 update 連續幾個冷峰,最近才看到No.1真的有花苞出來囉...期待期待!
No. 2 好像也要轉大人了...
可憐的No. 3 被我不小心用肥料灼傷幾塊,一直都長得最慢...
2011/3/27 千呼萬喚,No.1終於開花了...是男生...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Miscellaneous 12/04/2010

又是所謂「新年頭,舊年尾」的時候了;回顧這一年真的是混亂的一年,由於學校的人事異動,產生的巨大的變化,說真的也不是我要的。
我就如一個棋子,被擺在棋局之中;主導棋局的人早已挑選好他想要佔據的位置,我只能聽從安排,被任意地放置。
不是主導棋局的人,當然跟其他的棋子是一樣的。人不在,人情就不在了;這一年來體會最多的反而是這句話。對於某些人,我是心存感激的;感謝你們讓我知道誰是朋友。
感慨的是,在整個過程中,被選擇性的要求要在某些時刻表態,而我,只能做到「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於是我似乎總是被認為是表錯態吧!我想我也沒辦法解釋、也不願解釋了,我選擇了一條不容易走的路,選邊站當然很容易,但是有誰能承擔結果呢?
於是,終於來到了今年的12月。在我看來,It is time to bid farewell, forever.
或許,有些人我本就不應該把他們當作是朋友的。唉。